形态描述
头部四边形,壳板13片,外膜牢固;楯板三角形;背板最大,为窄三角形;吻侧板、峰侧板和亚峰板呈角状外突而下弯,壳板间隙较大;柄的棘鳞小而稀少,不完全覆盖柄体,柄具暗紫色或蓝紫色的纵条纹;上唇脊缘无齿,大颚5齿,下角栉状,小颚切缘直,小缺刻不明显;蔓足分支长度几乎相等;尾附肢短,单节片状;多附着于水螅群体的基部。
形态描述 头部三角形或四边形,开闭缘直,峰缘拱。壳板13片,粉红色,有白色或淡紫色的云斑,由牢固的黄褐色透明外膜包被,表面有细毛。壳板间隙较宽。楯板三角形,开闭缘直,与背缘形成尖角,基缘拱。背板最大,窄三角形,开闭缘短,峰缘最长。峰板拱而窄长,侧边上半部内凹。上侧板新月形,楯缘内凹。吻板较大,几乎呈等边三角形,顶端内弯,吻侧板、峰侧板和亚峰板呈角状突出、下弯。
柄部多稍短于头部,表面有3~8排不规则的棘状鳞分散排列,包被的外膜有横褶,透明,可见肌肉部分具褐紫色或蓝紫色的纵条纹(个别标本五条纹)。
上唇膨鼓外突,脊缘无齿。大颚5齿(有时第1齿之下有附加齿),下角栉状。小颚切缘直,无明显缺刻,有12~14个主要刺。第1~6对蔓足分支长度几乎相等,第3~6对蔓足中部各节前缘有3~5对刚毛。尾附肢很短,单节、片状,仅为第6蔓足原肢第1节长度之半,顶端有刚毛。交接器粗壮,尖锥形,为第6蔓足长度的1/5~2/5。
多数个体具有补充雄,附着于楯板内面开闭缘下部的凹槽中,通常有1~8个;个别个体可达43个金星幼虫。补充雄头部有6片壳板(2楯板、2背板、1峰板和吻板),由透明的薄膜包被,个别补充雄在楯板开闭缘下角有一黑点。柄部光滑。
形态描述 头部三角形或四边形,开闭缘直,峰缘拱。壳板13片,粉红色,有白色或淡紫色的云斑,由牢固的黄褐色透明外膜包被,表面有细毛。壳板间隙较宽。楯板三角形,开闭缘直,与背缘形成尖角,基缘拱。背板最大,窄三角形,开闭缘短,峰缘最长。峰板拱而窄长,侧边上半部内凹。上侧板新月形,楯缘内凹。吻板较大,几乎呈等边三角形,顶端内弯,吻侧板、峰侧板和亚峰板呈角状突出、下弯。
柄部多稍短于头部,表面有3~8排不规则的棘状鳞分散排列,包被的外膜有横褶,透明,可见肌肉部分具褐紫色或蓝紫色的纵条纹(个别标本五条纹)。
上唇膨鼓外突,脊缘无齿。大颚5齿(有时第1齿之下有附加齿),下角栉状。小颚切缘直,无明显缺刻,有12~14个主要刺。第1~6对蔓足分支长度几乎相等,第3~6对蔓足中部各节前缘有3~5对刚毛。尾附肢很短,单节、片状,仅为第6蔓足原肢第1节长度之半,顶端有刚毛。交接器粗壮,尖锥形,为第6蔓足长度的1/5~2/5。
多数个体具有补充雄,附着于楯板内面开闭缘下部的凹槽中,通常有1~8个;个别个体可达43个金星幼虫。补充雄头部有6片壳板(2楯板、2背板、1峰板和吻板),由透明的薄膜包被,个别补充雄在楯板开闭缘下角有一黑点。柄部光滑。
大小
头部长18.0mm,宽15.2mm,厚10.6mm;柄部长11,5mm,宽10.0mm。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标本测量(38°45′N,121°15′E) 头部长18.0mm,宽15.2mm,厚10.6mm;柄部长11,5mm,宽10.0mm。